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垃圾分类已成为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城管部门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引领绿色生活风尚。

一、垃圾分类培训活动

为了强化宣传垃圾分类,增强物业工作人员垃圾分类意识和业务能力,城管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垃圾分类培训活动。例如,郑州高新区城管部在梧桐办事处玉兰街社区紫薇小区、沟赵办事处金兰苑小区相继开展了“垃圾分类 绿色先行”垃圾分类培训活动。培训中,工作人员通过PPT图文展示、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等方式,详细讲解了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投放要求及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并针对易混淆的垃圾种类进行重点解析。此外,还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帮助大家巩固知识,并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讨论,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沟通解决。

二、精细化管理与科技应用

为了提升垃圾分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城管部门采用了精细化管理与科技应用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漳河新区城市管理服务中心聚焦大气污染防治、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市政管网维护等重点任务,以扎实举措推进新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在推进垃圾分类方面,中心印发了《2025年漳河新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指导镇(办)科学规划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合理布局分类设施。同时,利用科技手段,如智能垃圾分类设备,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主题宣传活动

为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城管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例如,市北区辽宁路街道无棣路社区在社区活动室组织开展“守护地球 分类先行”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中,宣讲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四分类标准及投放技巧,并通过真实案例展示垃圾分类对减少污染、资源回收利用的积极作用。此外,活动还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环保责任感。

四、创新回收模式

为了提高垃圾分类和回收的便利性,城管部门积极探索创新回收模式。例如,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以新于庄园回迁小区为试点,成功推出了一系列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新举措。在小区内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驿站,通过电话预约联系驿站工作人员,提供上门回收服务,并给予居民相应的回收金。这一举措不仅有效提高了垃圾分类的参与度,还有效管控了本镇辖区内一些被清退不合规的再生资源回收场的死灰复燃现象。

五、撤桶并点实践

城阳区城阳街道小周村社区在旧村改造回迁之际,同步启动了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实践。社区撤除了原有的分散垃圾桶,设立了集中分类投放点,从源头上引导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同时,社区对投放点进行了精心设计,使投放点成为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总结

城管部门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不断创新,通过培训活动、精细化管理、主题宣传活动、创新回收模式和撤桶并点实践等举措,引领绿色生活风尚。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垃圾分类的参与度和效率,也为打造美丽宜居的社区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