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下,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重要使命。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检察机制,为法治建设注入新活力,领跑法治建设新篇章。
一、深化检察改革,构建高效能检察体系
(一)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检察机关作为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响应改革号召,强化法律监督职能。通过完善检察机关组织体系、优化检察权配置、健全检察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检察工作效能,确保法律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例如,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检察改革、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检察机关在司法体制改革中的定位和任务,提出要增强检察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二)完善检察权运行机制,提升检察工作规范化水平
检察机关不断完善检察权运行机制,明确检察官职权、检察辅助人员职责等清单,健全检察权运行制约监督机制,推动检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通过细化完善司法责任制,确保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
例如,在刑事诉讼中,推动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规范检察环节制度适用;依法规范不批捕、不起诉;完善立案监督办案规范;依法监督纠正非法取证、违法适用强制措施等侦查活动违法行为,优化完善侦查监督平台。
(三)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检察人员专业化水平
检察机关高度重视检察队伍建设,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检察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优化检察队伍结构,提高检察队伍专业化水平。
二、聚焦法律监督主业,提升检察工作质效
(一)强化刑事检察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刑事检察是检察机关的传统业务和看家本领。检察机关始终把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放在首位,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特别是黑恶势力犯罪、暴力恐怖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例如,过去五年间,全国检察机关依法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案件平均比例较前五年上升7.6%,案件退补率降低18.6%,证据不足不捕、不诉的比例分别降低4.6%、12.9%。这些数据表明,检察机关在刑事检察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加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检察机关积极加强对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通过抗诉、检察建议等方式,监督纠正裁判不公、执行违法等问题,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三)积极探索公益诉讼检察,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对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保护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等领域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例如,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积极提起公益诉讼,推动相关部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保护生态环境。
三、创新检察工作机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检察机关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打击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等金融犯罪,推动健全金融证券领域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惩治非法金融活动,有力维护金融安全。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促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二)服务保障民生福祉
检察机关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精准对接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特定群体权益保障等民生领域改革部署,健全检察便民利民机制。通过加强对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护,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例如,检察机关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对遭受犯罪侵害的困难群众提供司法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四、加强检察信息化建设,提升检察工作现代化水平
(一)推进智慧检务建设,提高检察工作效率
检察机关积极推进智慧检务建设,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检察工作效率。通过建设检察业务信息系统,实现检察业务在线办理、流程监控、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提高检察工作智能化水平。
(二)加强检察数据分析应用,提升检察决策科学化水平
检察机关加强对检察业务数据的分析应用,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发现检察工作中的规律和问题,为检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升检察决策科学化水平。
结语
新时代,检察机关将继续深化检察改革,创新检察机制,不断提升检察工作质效,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通过不断完善检察体系、聚焦法律监督主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检察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检察机关必将在法治建设新征程中领跑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