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以提升社区服务效能为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详细探讨如何通过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来提升社区服务效能。
一、党建引领,夯实治理根基
1. 强化党组织建设
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核心力量。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各项制度。通过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办法,激发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案例:徐州经开区东环街道圩子社区通过强化党组织建设,2023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17.5万元,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 建立多元参与的治理机制
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推动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企业、新就业群体、居民群众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案例:海口市通过开展“两个覆盖”攻坚行动,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二、聚焦民生需求,优化服务供给
1.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要根据居民需求,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例如,建设日间照料中心、长者饭堂、儿童之家等功能场所,满足“一老一小”的服务需求。
案例:海口市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规范建设日间照料中心、长者饭堂、儿童之家等功能场所,有效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
2. 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多元需求
要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居民的多元需求。例如,开展“微心愿”清单活动,由党员干部主动认领帮扶或协调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案例:徐州经开区东环街道圩子社区通过“微心愿”清单活动,为小区主干道统一改造路灯,维修篮球场,统一安装晒衣架等,用实干回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三、推进网格化管理,提升治理效能
1. 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
网格化管理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要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建立网格党支部,形成多层次的居民服务网络。
案例:西山区复兴社区通过“五心”社会治理模式,将社区治理细化分解为五大模块,明确每一模块的组织架构及职责定位,实现了统一调度、协调联动整体效应。
2. 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治理水平
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合理调配基层治理资源、拓展基层治理路径,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切实推动信息化赋能基层减负增效。
案例:海口市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列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内容,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行“12345网格化直通联办”工作机制,有效提高办件处置效率。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1. 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
要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保障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和权益。
案例:芜湖市出台《芜湖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全市社区工作者3400余人,15名社区党组织书记挂任街道(镇)领导班子成员,先后29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定向招录为街道(镇)机关公务员。
2. 培育基层治理特色亮点
要大力培育基层治理特色亮点,鼓励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创新治理模式,提升社区服务效能。
案例:海口市创新小区“议事堂”“信酬制”等模式,有效解决停车、加装电梯、物业费管理等小区难题。
五、总结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提升社区服务效能,需要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民生需求,推进网格化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各地社区治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居民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真正实现了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