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作为一种重要的党内监督方式,其根本任务是维护党的纪律、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传统巡察模式在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时,逐渐暴露出一些局限性,如监督方式单一、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创新巡察方式,突破传统模式,提升监督效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巡察模式的局限性
1. 监督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传统巡察往往依赖于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个别谈话等传统方式,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监督手段单一,难以适应多样化的监督需求。
2. 覆盖面不广,存在监督盲区
由于巡察资源有限,传统巡察往往只能覆盖部分单位和地区,难以实现全面覆盖,存在监督盲区和空白点。
3. 针对性不强,难以发现深层次问题
传统巡察在发现问题方面,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挖掘深层次的问题和隐患,导致监督效果不佳。
二、创新巡察的必要性
1.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巡察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2. 提升监督效能的必然选择
创新巡察方式,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性,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监督效能。
3.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
创新巡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通过创新监督方式,可以更好地发现和纠正党内存在的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创新巡察的具体措施
1. 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巡察
应用大数据分析
通过大数据平台,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可以发现传统方式难以察觉的问题线索,提高监督的精准度。
运用网络巡察
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巡察,扩大监督覆盖面,提高监督效率。
建立巡察信息管理系统
开发巡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巡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巡察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2. 探索多样化监督方式,提高监督针对性
开展专项巡察
针对特定领域、特定问题,开展专项巡察,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推行“巡察+审计”模式
将巡察与审计相结合,发挥审计专业的优势,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实施“巡镇带村”模式
以巡察乡镇为契机,带动村级巡察,打通基层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3. 强化巡察成果运用,提升监督实效
建立巡察整改台账
对巡察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确保整改到位。
开展巡察“回头看”
对巡察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督促被巡察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巩固巡察成果。
推动巡察成果共享
将巡察成果与其他监督机构共享,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效能。
4. 加强巡察队伍建设,提升履职能力
加强业务培训
定期开展巡察业务培训,提高巡察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
引进专业人才
引进经济、财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巡察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强化纪律约束
加强对巡察人员的纪律约束,确保巡察工作依法依规进行。
四、创新巡察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某市运用大数据开展智慧巡察
某市纪委监委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全市各单位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经过进一步核查,发现某单位存在违规使用资金的问题。通过大数据的应用,该市实现了对问题的精准发现,提高了监督效能。
案例二:某县推行“巡察+审计”模式
某县将巡察与审计相结合,对全县重点项目开展专项巡察。审计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发现了项目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巡察+审计”模式,该县实现了对重点领域的有效监督。
五、总结
创新巡察是提升监督效能的必然选择。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多样化监督方式、强化巡察成果运用、加强巡察队伍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突破传统巡察模式的局限性,提高监督的精准度、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