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灾害中,地震因其突发性和破坏性,一直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灾害认识的深入,防震减灾服务正迎来新的发展篇章。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揭秘防震减灾服务的新举措和创新技术。
一、地震预警技术的突破
地震预警技术是防震减灾服务中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在地震预警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1. 地震预警网的建设
我国已建设完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地震预警网,覆盖范围广泛。该预警网依托国家地震预警信息,结合本地振动监测报警信息,实现了对破坏性地震的提前预警。
2. 电梯地震开关
湖北省地震局研发的电梯地震开关,能在破坏性地震下自动紧急处置,为震后人员逃生争取更多时间。目前,该技术已在多个地区开展示范应用。
3. 燃气地震开关
湖北省地震局还将该技术拓展到家用燃气领域,实现远程地震预警、本地地震报警以及燃气泄漏等紧急状况下的自动执行燃气管道的阀门关闭动作。
二、海洋地震监测的新模式
海洋地震约占全球地震的85%,长期以来,海洋地震监测一直是地震监测工作的一大难题。以下是一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1. 海上风电平台
江苏地震台在海上风电平台上安装一体化宽频带地震仪和高精度烈度仪,实现了实时海域地震监测。
2. 低成本运维
利用海上风电平台进行海洋地震监测,解决了制约海洋地震监测的供电、通信、运维等难题,降低了监测成本。
三、防震减灾科普志愿服务
防震减灾科普志愿服务是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重要途径。
1. 广西防震减灾科普志愿服务活动
广西地震局举办的防震减灾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旨在广泛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学生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
2. 刘三姐文化志愿服务队
广西地震局充分发挥刘三姐文化旅游志愿服务团队体系的优势,成功开创文化志愿服务的新模式。
四、地震局的重点任务
中国地震局在2025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上明确了地震系统2025年的重点任务,包括:
1. 强化大震巨灾防范
紧盯震情跟踪不放松,部署全国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持续夯实地震监测基础。
2. 大力推进地震预警服务
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应用,持续强化公众信息服务,不断完善技术系统,切实加强运维保障。
3. 提升震害防御能力
推进地震构造探查,加强抗震设防监管,创新震灾风险评估,提升风险防治水平。
4.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推动治理模式向震前预防转变,强化区域协调联动,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地震安全。
五、总结
地震面前,创新守护。防震减灾服务新篇章的开启,离不开科技创新和公众参与。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更多创新举措和技术为防震减灾事业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