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全球贸易的快速发展,海关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门户,其监管效能和效率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我国海关在科技赋能的推动下,实现了监管模式的革新,提高了通关效率,保障了国家经济安全。本文将深入解析海关高效核查背后的科技革命,探讨其带来的变革与挑战。

一、集中验估模式改革

1. 改革背景

青岛海关实施的集中验估模式改革,旨在提升海关专业化监管服务能力。这一改革打破了各隶属海关之间的壁垒,实现了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2. 改革内容

  • 事后集中验估:海关在放行后对进出口货物进行验核,确保申报的归类、价格、原产地等税收征管要素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 集中办理:由烟台海关驻港口办事处税收征管科集中办理山东烟台、威海地区7个隶属海关19个业务现场的报关单放行后验估作业。

3. 改革成效

  • 提高效率:每票报关单能节省半天时间,验估反馈及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 专业集约:海关监管执法更加严密高效,企业可充分享受稳定、可预期的通关便利。

二、99%监管证件联网核查

1. 背景介绍

电子口岸实现海关与质检、商务、环保等部门之间通关单、自动进口许可证、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等23种监管证件联网核查,占涉证报关单量的99%以上。

2. 联网核查的优势

  • 提高通关效率:企业无需在不同部门之间反复提交资料,减少了通关时间。
  • 强化监管能力:海关能够实时掌握各类监管证件的使用情况,提高监管效能。

三、无人机数字取证

1. 应用场景

北方铁路口岸通过无人机数字取证替代海关传统人工查验部分作业,提升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2. 效果分析

  • 煤炭查验场景:无人机作业效率提升约54.05%。
  • 原木查验场景:无人机作业提升效率约19.61%。
  • 安全生产:规避攀爬过程中发生坠落的安全生产风险,提升中俄铁路口岸海关查验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能力。

四、智慧海关建设

1. 智慧商检

基于人工智能与无人机技术的船舶水尺智能识读应用,为海关查验作业提供更丰富的查验视角与取证素材。

2. 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模式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进口设备和产品特点,实现跨直属海关的口岸和目的地分段、分类检查作业,提高通关效率。

五、保税+ERP监管模式

1. 基本思路

以企业为监管单元,海关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仓储管理系统(ERP系统WMS系统)对接联网,抓取企业与进出口活动有关的生产经营数据。

2. 优势

  • 精简监管程序: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企业数据与海关数据自动印证、交叉比对。
  • 提高监管效能:验证企业处置保税货物合规情况,落实海关对加工贸易和保税物流的监管职责。

结论

海关在科技赋能的推动下,实现了监管模式的革新,提高了通关效率,保障了国家经济安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海关将继续探索创新,为全球贸易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