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基层治理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台州市黄岩区政协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以“三化十二制”为核心,走出了一条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新路径,为全国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黄岩样本”。

一、 “三化十二制”:基层治理的“黄岩密码”

“三化十二制”是黄岩区委在深入贯彻落实“八八战略”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来的一套系统性、可操作的基层治理机制。其核心内容为:

  • 组织运行规范化:明确村级组织职责,规范运行流程,确保村级事务有序开展。
  • 村民自治法制化: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依法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 村务监督民主化:建立多元化的监督体系,确保村务公开透明,权力运行在阳光下。

“十二制”则是为确保“三化”目标实现而配套的具体制度,涵盖了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村务公开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二、 党建引领:把稳基层治理“方向盘”

黄岩政协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通过建立健全新时代“三化十二制”,强化了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有机结合。

  • 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流程:推行“五议两公开”制度,即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确保了党的领导在村级事务决策中的核心作用。
  • 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村级事务,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 创新实践: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

针对基层治理中普遍存在的“小马拉大车”现象,黄岩政协聚焦难点,精准施策,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 重塑组织架构,激活基层内生力:推进乡镇(街道)“14+X”大部制改革,精简机构设置,提高行政效率。同时,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实施差异化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增强基层统筹管理能力。
  • 强化统筹管理,释放基层原动力:建立乡镇街道编制周转池”,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人员力量向基层一线下沉。通过“人员编制三统筹”和中层职数统筹,有效缓解了基层编制职数紧张、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

四、 拓展延伸: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创新

黄岩政协并未止步于乡村治理,而是积极探索将“三化十二制”的成功经验向城市社区延伸,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

  • 党建引领社区蝶变:将党支部建立在小区上,实施党员“双向报到”制度,推动党员回流社区,成为带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核心力量。
  •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通过“113X”模式组建“星火家园”小区党支部,重点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建强小区组织堡垒,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五、 显著成效:基层治理“黄岩经验”的启示

黄岩政协的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

  • 党建引领是核心: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才能确保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
  • 制度创新是关键:建立健全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的制度体系,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
  • 群众参与是根本: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才能实现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

结语

黄岩政协以“三化十二制”为核心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不仅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也为全国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黄岩经验”。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征程中,黄岩政协将继续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基层治理的“黄岩样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