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的各个行业中,一线工作者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不断探索和实践,为改变未来贡献着力量。以下是一些发生在基层的创新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一线智慧的魅力。
一、钢铁厂的“铁算盘”
在方大萍安钢铁厂,有一支名为“精装班”的团队,他们负责高线生产线的机械设备和精轧机组设备的维护和修复。面对设备维护和配件修复,班员们个个都是“铁算盘”,精于算计每一项成本消耗。
案例: 王卫江班长在基层工作了二十年,他深知降本增效的重要性。在设备维护过程中,他安排电焊工邓启中和卢斌分工明确,在轧线正常生产时修理万向节,停机时堆焊分钢辊道和出炉地辊踏面。一个月下来,他们修复了6件万向节、堆焊15根分钢辊道和出炉地辊踏面,节约加工费用3.6万元。
二、社区的“银龄先锋”
在鄂尔多斯政法开设的“暖城善治‘微’视聚”专栏中,介绍了康巴什嘉和社区的一位联户长——陈先俊。他始终以“银龄先锋”的责任感扎根社区,用行动诠释“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信念。
案例: 陈先俊每天定时巡查楼栋,发现问题后及时报告社区、主动给物业公司反馈。在社区安全方面,他带领其他联户长进行清理,为社区居民筑牢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三、海岛的“金蓝领”
在浙江长涂岛,有一位90后青年员工——方璐东,他怀揣梦想与激情,扎根电网一线,用汗水守护万家灯火,用智慧编织能源未来。
案例: 方璐东面对老年人对电力知识的理解困难,自创了一套“电力白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电力原理。这种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让他在老人们心中留下了“靠谱”的印象。
四、焊花飞舞铸匠心
在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共产党员邱海君用双手和智慧书写不凡人生,在焊花飞舞中革新工艺,在千锤百炼中推动行业进步。
案例: 邱海君带领工作室成员完成公司船舶和钢结构产品焊接工艺编制和评定近400项,策划焊接工艺设计和作业指导书200多项,并获得国家专利6项。
五、基建“金蓝领”
在国网嘉兴供电公司,新员工梅学雄凭借对工作的韧劲和热爱,从基础工序开始,成长为电缆专业独当一面的技术专家。
案例: 梅学雄在参与嘉兴滨海雅山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瓦山—黄姑T接至雅山7#塔组塔建设工程中,连续奋战数个小时,直至最终安装完毕。
六、群英会汉江
在南阳·2023汉江流域创客英雄汇现场,来自汉江流域3省13市的13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讲述他们在基层创新创业创优的故事。
案例: 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翟春燕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联合周边4个乡镇建成红薯产业科技园,成立产业园联合党委抱团发展,使王庄村人均增收4000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
七、劳模故事
在魏桥创业微信公众号“劳模故事”栏目中,介绍了铭宏公司第四分厂前纺车间设备管理员李兴强的事迹。
案例: 李兴强扎根生产一线,专注于设备检修管理工作,在设备升级改造工作中,勇挑重担,多次对参与安装的队员开展全方位培训,毫无保留地将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倾囊相授。
八、基层一线的“铿锵玫瑰”
在基层一线,有许多女性工作者以独有的坚韧与智慧,撑起了半边天,生动诠释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内涵。
案例: 招商局工业集团威海船舶有限公司技术部内装室主任于珍珍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成功解决了船舶振动、噪音、上建防火等技术难题,成为国内顶级的内装设计力量。
通过这些基层创新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线工作者们用智慧和汗水改变着未来。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坚定地投身于基层创新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