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主创新是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地积极探索基层民主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变化,激活基层治理活力。以下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基层民主创新的新形式和实施策略。

一、基层民主创新的意义

基层民主创新有助于:

  1.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通过创新,可以优化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效率,更好地解决基层问题。
  2. 增强居民参与度:创新民主参与形式,使居民更积极地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
  3.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民主协商,化解矛盾,增进社会和谐。
  4. 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二、基层民主创新的新形式

  1. 议事协商机制:如“街坊议事”、“公民议事会”等,通过组织居民讨论社区公共事务,达成共识,形成决策。
  2. 民主决策机制:如“民情民意收集”、“民生实事项目票荐”等,让居民参与到决策过程中。
  3. 民主监督机制:如“两代表一委员”民主监督、网格化管理等,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监督。
  4. 信息化手段:利用“红色家园”小程序、掌上人大代表联络站等,方便居民参与基层治理。

三、基层民主创新的实施策略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基层民主创新工作。
  2. 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议事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制度,确保创新工作有序开展。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居民对基层民主创新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4. 创新工作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探索适合的基层民主创新形式,如“六事为民”制度等。
  5. 强化监督考核:对基层民主创新工作进行监督考核,确保取得实效。

四、案例分析

  1. 广州市白云区:通过开展议事协商、对话协商、共建协商、开放协商,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向着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2. 成都市金牛区黄忠街道:创新建立黄忠街道公民议事委员会,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
  3. 福鼎市柏洋村:践行“六事为民”民主协商,探索基层治理新形式。

五、总结

基层民主创新是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索新形式、激活治理活力,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