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主协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各地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将探讨基层民主协商的新突破,分析其创新之路,并探讨如何共建和谐社区。

一、基层民主协商的背景与意义

1. 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强基层民主协商成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2. 意义

基层民主协商有助于:

  • 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群众利益;
  • 增强公民参与意识,培养公民责任感;
  • 构建和谐社区,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二、基层民主协商的新突破

1. 创新协商形式

  • 线上线下结合: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协商平台,拓宽协商渠道,提高协商效率。
  • 多元主体参与: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2. 创新协商内容

  • 聚焦民生问题: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环境保护、社区治安、公共设施建设等。
  • 引入专业人才: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协商,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3. 创新协商机制

  • 建立协商议事规则:明确协商程序、议题范围、参与主体等,确保协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 实行协商成果转化:将协商成果转化为具体措施,推动问题解决。

三、共建和谐社区

1. 强化社区自治

  • 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组织,发挥其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 培育社区自治人才:加强社区工作者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 构建社区文化

  •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育社区文化品牌,增强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
  • 倡导文明和谐风尚:倡导文明礼仪,树立良好家风,营造和谐社区氛围。

3. 优化社区服务

  • 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 创新社区服务模式:探索“互联网+社区”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

四、总结

基层民主协商作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创新协商形式、内容和机制,以及共建和谐社区,有助于推动基层民主协商取得更大突破,为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