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我国在创新过程中面临着创新主动性不足的困境。财政部门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如何在激活财政活力的同时,破解创新主动性不足的困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主动性不足的表现

  1. 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部分企业对创新的认识不足,缺乏创新动力,导致研发投入不足。
  2. 产学研合作不畅: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创新成果转化率低。
  3. 创新人才短缺:创新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短缺,制约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激活财政活力的策略

  1.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提高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 优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机制: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科技经费分配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三、破解创新主动性不足的对策

  1.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树立创新意识,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 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3.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

四、案例分析

以海宁市财政局为例,其通过以下措施激活财政活力,破解创新主动性不足的困境:

  1. 强化财政资金要素保障:推进科技新政3.0落地见效,出台实施细则明确政策申报条件及奖励标准。
  2. 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企业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3. 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建立深根院地合作共建机制,支持加快打造国际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

五、结论

激活财政活力,破解创新主动性不足的困境,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优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机制、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同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我国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