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守护,更是通过创新与融合,让其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活力的关键实践。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创新中守护非遗的文化根脉。
非遗传承的重要性
1. 文化自觉与自信
非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理念,强调了认识自身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非遗活化正是实现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2. 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非遗以独特的文化魅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社会注入文化活力,为美好生活增添精神滋养。
创新中的非遗传承
1. 传承人培养
非遗传承人作为技艺的承载者和文化的传播者,其培养至关重要。通过举办培训班、比赛等活动,激发传承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2. 技艺创新
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基础上,非遗技艺可以与现代科技、设计相结合,开发出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产品。
案例分析:
-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与富德生命人寿“银鹤计划”的支持,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得到了创新传承。大赛不仅提升了技艺水平,还促进了非遗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3. 文化传播
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等手段,拓宽非遗文化传播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非遗。
案例分析:
- 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保护传承守正创新”为主题,展示了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
4. 法治保障
为非遗传承提供法治保障,打击盗采、破坏等违法行为,确保非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案例分析:
- 端砚制作技艺:检察机关推动下的“守护行动”,有效保护了端砚石资源,维护了非遗传承环境。
结论
在创新中守护非遗的文化根脉,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通过传承人培养、技艺创新、文化传播和法治保障等多方面努力,我们能够让非遗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