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国家级创新训练”)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项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该计划通过项目式管理,鼓励大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性研究项目,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其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计划背景

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飞速发展,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了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启动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该计划旨在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国家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计划内容

1. 项目类型

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创新训练项目: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提高创业能力。

(3)创业实践项目:本科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2. 项目实施

(1)项目申报:大学生个人或团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结合学科领域,自主申报项目。

(2)项目评审:学校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择优推荐至国家级评审。

(3)项目立项:国家级评审通过的项目,由教育部下达立项通知书,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4)项目实施:项目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实验、实践等活动。

(5)项目结题:项目完成后,团队提交研究报告、论文、专利等成果,并进行结题答辩。

计划成果

1. 学生成果

(1)学术成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2)创业成果:创立企业、获得风险投资、参与创业比赛等。

2. 学校成果

(1)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

(2)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 社会成果

(1)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2)为国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总结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该计划,广大大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