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通创新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9号,占地面积约314.8亩,公共景观面积约50000平米,是一个集文创与科技企业集聚的创新型示范园区。这个前身为1987年成立的北京·松下彩色显象管有限公司厂区的区域,经过10年的持续运营更新,已经成为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的典范。本文将深入解析恒通创新园的成功之道,解码其吸引科技新锐聚集的创新密码。
一、历史传承与转型
恒通创新园的前身是北京·松下彩色显象管有限公司厂区,作为中国工业化道路上的历史遗存,其见证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随着城市产业的调整升级,厂区面临着由单一制造业向多元化第三产业职能转变的挑战。2011年开始,恒通创新园启动了为期10年的持续跟踪研究与改造更新,以文化创新、结构创新、赢利创新为核心,定位为UCP创新园。
二、一体化改造更新
恒通创新园的一体化改造更新,涵盖了定位、规划、建筑、景观、室内、VI和公共艺术等多个方面。以下是改造更新的一些关键点:
1. 定位与规划
恒通创新园的定位为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创新基地,规划了五类业态,包括文化艺术展览展示、文化产业营销结算、电影导演创作、信息传媒和国际企业文化博览。
2. 建筑与景观
在保持原有建筑结构基础之上,恒通创新园对建筑立面进行了更新,使其色调质朴简约,结构特点鲜明。同时,园区内的景观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工业遗产的传承与现代审美。
3. 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方面,恒通创新园注重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结合,为入驻企业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
4. 公共空间与艺术创作
公共空间的设计注重文脉承继,结合艺术创作,为园区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运营与支撑
恒通创新园的运营与支撑体系是其成功的关键。以下是运营与支撑的几个方面:
1. 项目运营
恒通创新园通过项目运营,实现了商业效益与文化遗存活化的双赢。园区内入驻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如蓝色光标、赛博大象、马蜂窝等。
2. 设计支撑
针对入驻企业的不同需求,恒通创新园提供专业的设计支撑,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3. 公共艺术介入
公共艺术介入是恒通创新园的一大特色,通过艺术创作,提升了园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氛围。
四、总结
恒通创新园的成功,源于其历史传承与转型、一体化改造更新、运营与支撑等多个方面的努力。作为科技新锐聚集地,恒通创新园以其独特的创新密码,吸引了众多优秀企业和人才,为我国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