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位于中国贵州省东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近年来,黔东南州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州科技局局长李志刚作为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人物,其创新之路值得深入了解。

一、政策引领: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

201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这是新国发2号文件出台后,省政府出台的第一个区域性政策。李志刚局长积极推动这一政策在黔东南州的实施,明确支持黔东南高新区申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推动大湾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黔东南州设立创新服务平台。

1. 高新区建设

李志刚局长积极争取黔东南高新区申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旨在打造一个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目前,黔东南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科技、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2. 创新服务平台

李志刚局长推动在大湾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设立创新服务平台,旨在吸引更多优质资源落户黔东南州。目前,已有多家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与黔东南州开展合作,为当地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

李志刚局长注重推动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以提升黔东南州产业技术水平。他积极推动酸汤、米酒、玻璃等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酸汤产业技术研究院

酸汤是黔东南州的一张名片,李志刚局长推动酸汤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旨在提升酸汤产业的科技含量。近年来,酸汤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成功研发出多款新产品,推动酸汤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2. 米酒产业技术研究院

米酒是黔东南州的传统产业,李志刚局长推动米酒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旨在提升米酒产业的技术水平。目前,米酒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成功研发出多款具有地方特色的米酒产品。

三、人才引进与培养

李志刚局长高度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通过实施“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行动,加强与贵州大学等高校的合作,为黔东南州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 科技合作机制

李志刚局长与贵州大学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积极争取贵州大学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势助力我州产业发展。2022年,已形成首批科技合作项目清单10个。

2. 科技人才蓄水库

在全省市(州)率先建成科技人才蓄水库,集聚西南大学等210名科技人才入库,为黔东南州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李志刚局长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发展。他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技术咨询等创新创业服务,为黔东南州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1.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搭建佛黔众创空间、佛山·黎平东西部协作科技创新中心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持。

2. 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

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截至目前,全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09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52家。

五、总结

李志刚局长在黔东南州科技创新工作中,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局长的角色,通过政策引领、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举措,为黔东南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未来的工作中,李志刚局长将继续带领黔东南州科技部门,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