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重庆市,这座位于中国西南部的直辖市,近年来在创新人才培育和未来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将深入解析重庆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业协同发展以及未来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策略和实践,揭示其如何成为未来产业的先锋。
一、聚焦“6+3”重点方向,加速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在2025年一季度未来产业培育工作推进会上明确了“6+3”未来产业重点方向,旨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下是重庆在“6+3”重点方向上的具体措施:
1. 强化前沿科技创新策源
重庆聚焦未来产业重点领域,推动基础研究引领突破,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形成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颠覆性技术。
2.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推进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建设,升级研究院经济模式,构建科创企业孵化器—特色创业社区—产业孵化走廊三级载体创新孵化载体,推动产业创新综合体加速科技成果落地变现。
3. 创新优质市场主体招引
依托创客中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挖掘一批未来产业优质项目和潜力企业,探索基金招商、场景招商、人才招商等新模式,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和人才团队。
4. 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主阵地
各先导区加快落实建设方案,强化成果孵化与项目集聚,争创国家级先导区;市级部门将协同强化资金、政策等要素保障。
5. 构建未来产业生态体系
强化应用场景牵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提速发展工业设计,着力提升科技服务业效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用,推进未来产业质量提升、标准提升,持续做好高端人才引育服务。
6. 完善工作机制保障
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未来产业统计体系,强化动态监测研究,集成各级政策资源,加大对未来产业支持力度。
二、产教融合新突破:全国首个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学院在重庆揭牌
4月18日,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学院在西南政法大学揭牌,标志着重庆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1. 填补行业人才与教育供给缺口
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连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键纽带,对推动就业市场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重庆通过开设全国首个人力资源服务微专业,推动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2. 打造AI人力资源服务教育生态
产业学院将开创性地构建行业&企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西南政法大学国家一流专业优势,打造人力资源服务拔尖创新实验班。
3. 创新师资建设
产业学院将创新探索人才双向聘任机制,聘请行业精英和实务专家担任产业导师,选派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促进人才双向流动。
三、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重塑:重庆加速创建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点建设领域,开展2025年度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系统性推进全市产业重塑。
1. 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创新,完成实验室创新成果产业化升级,例如重庆宏扬电力器材公司通过智慧管控平台提高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
2. 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创新中心弥补实验室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缺失,串珠成链,让技术创新在不同生产场景中投入应用。
四、西南首次研发布局:重庆凭什么能?
浪潮首次在西南地区布局创新技术服务器研发制造核心产业,填补了重庆创新技术整机产业链链主企业的空白。
1. 浪潮重庆产业基地项目
浪潮重庆产业基地项目的顺利落地,将引入浪潮系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
2. 产业链条集聚效应
众多企业的汇聚,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极大地提升重庆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结论
重庆市在创新人才培育和未来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聚焦重点方向、产教融合、提升创新能力等措施,重庆正逐渐成为未来产业的先锋。未来,重庆将继续深化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