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山西省黎城县的农民们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创新增收模式,成功开辟了新的致富途径。本文将深入剖析黎城县农民增收模式的创新之道,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一、产业分红:多元化产业助力增收

黎城县黎侯镇立足镇域实际,深入挖掘资源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多元特色产业。通过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农机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产业项目,实现了产业分红,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1.1 产业项目谋划

今年以来,黎侯镇共谋划发展了20个产业项目,涵盖多个领域,为村民提供了多元化的增收机会。

1.2 利益分配

镇级产业项目已向124户群众发放分红,共计14.79万元。各村(社区)依据产业项目实际收益实施分红,村集体经济蛋糕越做越大。

二、金融输血:小额信贷助力创业

黎侯镇充分发挥金融输血促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通过发放小额信贷,助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2.1 小额信贷发放

2024年,该镇共有16户脱贫户(监测户)借小额信贷之力,发展养殖业、购置农机具、助力创业。

2.2 庭院经济奖补

发放庭院经济奖补76户11.32万元,发放特色产业奖补81户5.9496万元,鼓励脱贫群众积极参与生产活动。

三、消费帮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黎侯镇积极响应消费帮扶政策,拓宽脱贫户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收入。

3.1 消费帮扶活动

号召辖区内驻村单位及机关人员参与县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举办的消费帮扶活动,购买脱贫户优质农产品。

3.2 农产品销售增加

这一举措不仅拓宽了脱贫户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收入,进一步激发了农户生产干劲。

四、就业稳岗:保障脱贫户稳定增收

就业是民生之本,黎侯镇通过就业稳岗,保障脱贫户稳定增收。

4.1 就业岗位提供

为脱贫人口提供就业岗位,确保其稳定增收。

4.2 就业稳岗措施

通过培训、技能提升等措施,保障脱贫人口就业稳定性。

五、家庭农场: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山西农民成立家庭农场,托管土地致富,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5.1 家庭农场发展

王彩军成立家庭农场,托管了当地村民的300亩土地致富。

5.2 家庭农场优势

家庭农场拥有拖拉机、播种楼、旋耕机等多种农机具,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六、共享农庄:盘活资源拓宽乡村振兴路

黎城县西仵镇通过创新共享农庄模式,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带动农民增收。

6.1 共享农庄模式

依托农村田园景观、特色产业,选择特色农庄、农业种植大户等试点建设共享农庄。

6.2 共享农庄效益

共享农庄托管土地350余亩,经营资产主要包括专业合作社托管土地210亩、玉露香梨树30亩、香椿林50余亩、核桃林35亩和榛子树22亩。

七、特色养殖:念好新型“致富经”

黎城县洪井镇庄头村发展高效益特色养殖,形成特色生态养殖模式,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7.1 特色养殖项目

庄头村购置种蝎3000只用于扩繁,增加繁育蝎子2000余只,产生经济价值17700余元。

7.2 就业带动

通过发展特色养殖业,带动当地3名富余劳动力就业。

八、现代农业:投资壮大村集体经济

山西黎城县投资近2亿元壮大村集体经济,加速现代农业发展。

8.1 现代农业项目

投资1.93亿元的56个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包括百万旱鸭全产业链、潞玉种业标准化玉米制种基地等。

8.2 农业托管服务

晋福村以农业托管服务,带动周边11个村托管土地1万余亩,年增加收入15万元。

九、一棚两用:羊肚菌哈密瓜轮茬种植

黎城县洪井镇王家庄村通过“一棚两用”轮茬种植项目,实现多元增收。

9.1 轮茬种植项目

羊肚菌哈密瓜一棚两用轮茬种植项目,带动群众实现多元增收。

9.2 项目效益

羊肚菌收获后,种植哈密瓜,估计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

结论

黎城县农民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通过产业分红、金融输血、消费帮扶、就业稳岗、家庭农场、共享农庄、特色养殖、现代农业和一棚两用等多种创新增收模式,成功开辟了新的致富途径。这些创新模式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