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作为中国通信领域的领军高校,始终秉持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理念。本文将深入解析南京邮电大学在通信领域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举措,解码未来通信人才的培育之路。

一、红色底蕴,创新精神

南京邮电大学的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时邮务总局干部训练班,红色基因贯穿学校的发展历程。这种红色基因不仅是南邮人信息报国的动力,更是创新精神的源泉。

学校将红色基因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红绿蓝”三色育人理念,构建了信息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其中,“红色”代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绿色”代表邮电绿色基业,重塑大邮政行业办学特色;“蓝色”代表大信息办学理念,覆盖信息材料—器件—系统—网络—应用全产业链人才培养需求。

二、人工智能赋能,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南京邮电大学启动了“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行动方案。该方案围绕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组织建设四方面展开,旨在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工智能创新人才。

学校深入探索人工智能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融合发展之道,携手开启智慧教育的新篇章。通过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开设相关选修课、学术讲座,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

三、随G应变,培养大信息类人才

南京邮电大学紧紧抓住我国3G、4G等通讯技术大发展的机遇,加大力度培养大信息类人才。学校将3G技术知识编入移动通信课程,并通过增开选修课、学术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最新技术发展动态。

此外,学校还设立了3个不同国际标准的3G实验室,让学生接触到通信运营商正在使用和即将投入使用的软件和设备。这种实践机会为学生日后求职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红色校史思政教育,传承南邮精神

南京邮电大学充分挖掘80年办学历程中的思政元素,紧扣“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命题,践行立德树人使命。通过开讲红色校史思政金课、打造红色校史剧《赤子》等,将南邮人的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深深埋进师生的心里。

五、五创赋能,培育一流创新人才

南京邮电大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信息特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南邮特色、崇尚一流的电子信息领域高素质创新人才。

学校通过思创融合、专创融合、赛创融合、科创融合、企创融合等五大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构建全周期、常态化创新创业比赛训练体系,开设电子设计创新冬令营/夏令营等创新创业类系列活动与课程。

六、柔性电子学院,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

为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南京邮电大学成立了全国首个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该学院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柔性电子学专业体系和教育体系,凝聚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攻克关键科学问题,掌握核心技术,培养柔性电子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

南京邮电大学以其卓越的教学和科研实力,以及在通信领域的优势地位,为培养未来通信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南京邮电大学将继续为我国通信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