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建设领域,面对各种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和施工难题,项目部往往需要通过创新思维和实际行动,发明出各种新方案来破解难题,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创新发明案例,展示了项目部在解决工程难题中的智慧和创造力。

一、配电室控制电缆矫正器

背景:在配电室或控制室内,由于电缆规格型号及电缆根数数量多,且电缆在加工制作时本身存在扭劲,导致电线在接入控制柜内端子排时,纵向布置和横向拐弯时,因自身弯曲影响观感。

创新方案:由陕煤建设天工公司安装一部生产副经理赵卫青发明的“配电室控制电缆矫正器”。该工具利用工地中常见的钢筋弯成钩状,装入电钻卡头固定,在控制电缆电线接线前,利用电钻旋转将该控制电缆中的单根电线整根捋直平顺。

效果:使用该矫正器后,电线平直美观,工效提高,施工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二、隧道施工车辆调头转盘

背景:在隧道内调头,对于大型重载卡车十分困难,直接影响到出碴、浇筑无砟轨道等施工进度。

创新方案:由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马小利劳模创新工作室设计的“隧道施工车辆自动调头转盘”。该转盘高出地面排水沟、电缆槽,施工车辆驶入转盘,调头转向时正好利用隧道空间最宽处。

效果:该转盘操作简单,仅需按钮操作,最多一分钟完成转向,实现了自动化,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三、枕木布管技术

背景:沙特阿美MGS三期管道项目群6包、7包项目4个营地主体工程完工,累计布管超97公里,焊接30公里,总体进度完成近25%。项目面临沙特国土资源部严格的取土限制和紧缺的料土供应链。

创新方案:借鉴MGS二期承包商Arkad公司施工经验,引入“枕木布管技术”。该技术施工难度小、风险低,设备投入可减少40%,可重复使用的方木不仅可以减少扬尘污染,更能灵活调节管墩高度。

效果:枕木布管技术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成本,保障了施工进度。

四、破碎富水千枚岩下洞身开挖的施工方法

背景:西昭高速SG2标段金阳隧道施工工法,隧址区范围内穿越多个地层、岩性接触带、特殊构造带,极易发生岩溶涌水、隧道坍塌、高地应力软岩变形、岩爆等风险。

创新方案:刁国君劳模工作室团队创新研发并成功应用了“破碎富水千枚岩下洞身开挖的施工方法”。该工法基于破碎富水千枚岩复杂地质条件下研发出的洞身开挖工法,是施工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

效果:该工法降低了施工风险,减少了成本投入,保证了施工工期,有效缓解了在破碎富水千枚岩条件下的施工进度缓慢难题。

五、重型旋挖钻机施工

背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全线奏响了大干五个月”劳动竞赛活动集结号令。担负1标段施工任务的中铁二十局兰新二线项目部在配足配强各种资源的前期下,不断创新施工管理。

创新方案:在四电接触网基础施工中采取了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重型旋挖钻机施工。通过与业主节点计划对比,无法满足大干期间施工形象进度。

效果:通过优化旋挖钻机液压助力装置和钻头向下冲击的方法,将一个5米深的接触网基础施工时间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到20分钟,大大提高了工效,促进了工程进度。

六、标准化围挡板、可移动式加工棚等创新发明

背景:项目部的小伙伴围绕绿色施工开展各项创新,努力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工程质量和降本增效的效果都棒棒哒!

创新方案:包括标准化围挡板、可移动式加工棚、混凝土竖向构件养护、预制钢结构消防水箱、混凝土泵管阀门等。

效果:这些创新发明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工程质量和安全。

七、软基换填工作

背景:南昌G320新建工程B标位于南昌市红谷滩区及新建区境内,属于新建国道一级公路,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路基、路面、桥涵、景观绿化、环境保护设施及照明工程等。

创新方案:项目部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将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到现场建设中。聚焦质量控制,不断优化方案。

效果:通过精准确定涵洞施工段的软基处理深度和处理范围,确保了软基处理工程质量,有效提高了路基成型稳定性。

八、技术装备创新、施工组织创新、智能化、信息化融合创新

背景:十建公司以问题为导向,先后布置精品课题研究,并围绕提升6种能力,即数据积累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学习提升能力、创新应用能力、部署落实能力、成果引领能力,引导促进施工技术创新成果的固化和应用。

创新方案:建立技术装备创新、施工组织创新、智能化、信息化融合创新、精品课题创新等多个研发平台。

效果:通过技术创新成果的固化和应用,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保障了工程质量和安全。

总之,项目部在解决工程难题中不断探索创新,发明出各种新方案,为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