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自然灾害的频发,消防救援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消防救援站作为维护社会安全的重要力量,不断寻求创新之路,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消防安全形势。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消防救援站的创新之路,揭示其在提升救援效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科技创新赋能,提升救援效能

1. 自主研发装备,破解技术难题

在消防救援过程中,传统装备往往难以应对复杂的火灾场景。宾县消防救援大队通过“五化建设”战略,将自主创新视为驱动队伍发展的核心动力。例如,两名新入职消防员创造性提出“模块化工具车”设计方案,通过团队共创模式,推动装备革新与实战效能双提升。

2. 综合地震训练模块,模拟实战环境

太原北营消防救援站以创新训练为突破口,通过技术革新与科学方法,打造专业化、高效化的地震救援队伍。自主研发的综合地震训练模块采用可拆装式框架结构,高度还原地震现场复杂环境,有效提升队员在复杂地形中的救援能力。

3. “党建+消防科创”,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

长沙市望城区望城消防救援站探索“党建+消防科创”新模式,立足消防救援工作实际,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形成了党建消防科创”的新模式。该站研发了9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消防科技装备和操法,辖区消防安全环境稳中向好。

二、实战演练,提升队伍应对能力

1. 硬核科技破局地震救援

太原北营消防救援站通过实战演练,模拟地震引发的车辆倾覆事故,救援团队快速抵达后,首先对车辆进行稳固处理,防止二次伤害;随后使用液压扩张钳、救援担架等设备,精准破拆车身结构,成功解救被困人员。

2. 创新扑救利器,应对锂电池火灾

南京雨花台区铁心桥消防救援站在实战演练中,针对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火灾,创新研发了伸缩挠钩等工具,将起火电动车转移至安全地带,避免火势蔓延。同时,利用水桶浸透电池,实现深度降温,有效防止复燃。

三、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1. “三不三主动”工作法,精准赋能“九小场所”

东城区花市消防救援站创新推出护航式消防安全服务新模式,以“三不三主动”工作法精准赋能辖区“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治理。通过商户自主预约时段与消防人员错峰上门相结合,利用经营间隙开展精准培训,切实提升工作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2. 预约制错峰式双轨并行服务机制

花市消防救援站创新推出预约制错峰式双轨并行服务机制,通过商户自主预约时段与消防人员错峰上门相结合,利用经营间隙开展见缝插针式精准培训,聚焦餐饮后厨等重点区域,采用情景模拟实装操作教学模式,定制化开展油锅灭火、燃气泄漏处置等专项演练。

四、结语

消防救援站在创新之路上的探索与实践,为提升救援效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消防救援站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