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乎国家发展大局,涉及亿万农民福祉。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破解乡村振兴密码,需要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创新实践与理论思考,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 规划先行:重塑乡村发展新格局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需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规划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要以一盘棋思维确保规划有高度、能落地。
1. 科学编制规划
规划要既契合实际又适当超前,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要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
2. 推动乡村形态变革
通过规划,推动乡村形态格局、联动体系、发展质量有效变革。要合理布局乡村产业,优化乡村空间结构,提升乡村发展品质。
二、 科技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性、决定性力量。科技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1. 科技创新实践
获全国十佳农民”称号的党的二十大代表董敏芳,带领团队突破机械化育秧瓶颈,打造的工厂化旱育秧基地,成功推广机械化插秧服务、全程社会化服务,以技术攻关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2. 数字技术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各环节、各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
3. 智慧农业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新特征。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住农业基本盘,带动农民增值增收。
三、 多元参与: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乡村振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凝聚强大合力。
1. 师生扎根田野做研究
天津农学院学子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奔赴田间地头,将科技创新与一线实际需求结合,为农民送良方、为企业解难题,助力实现增产增收。
2. 校地合作共话振兴
北方工业大学固碳减排社会实践团一行前往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就科创作品–基于直流微网的自动化土壤固碳减排系统”开展实地交流调研,将理论科技作品与实践相结合,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3. 理论宣讲深入人心
沙雅县塔里木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田间地头‘微宣讲’乡村振兴有力量”主题宣讲活动,将党的政策传播到群众身边,用实际行动帮助解决群众在农业生产中的难题。
四、 人才支撑: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密码”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下足引、育、用、留绣花功”,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发展一线。
1. 畅通聚才渠道
要编制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拓宽科技特派员、假期专家、候鸟学者、博士村长等引才路径,集聚优质人才资源,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2. 做实人才培育
要建立健全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培养扶持乡土人才金种子”,不断壮大懂技术、有文化、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农人”队伍。
3. 搭建用才舞台
要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突出事业为上、以事择人、因才施用,在擅长领域发挥才能、创新突破、实现价值,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
五、 结语
破解乡村振兴密码,需要深入田间地头,将创新实践与理论思考相结合。通过规划先行、科技赋能、多元参与和人才支撑,我们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