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概述

信用监管作为新型市场监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信用监管面临着诸多难题,如信息不对称、监管手段单一、监管效果不明显等。为破解这些难题,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全流程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全流程创新举措

1. 事前培育预警

(1)精准预警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市场主体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存在失信风险的企业,并精准发送预警信息,提醒企业纠偏。

(2)信用合规建设

引导企业建立信用合规内控机制,提升企业信用合规能力。编制市场主体合规建设指导清单,梳理市场主体合规建设要点,提示信用合规建设要点。

2. 事中精准包容

(1)差异化监管

根据市场主体信用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降低对守信企业的干扰,提高监管效率。

(2)包容审慎监管

对于企业无意的失误,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避免因一次失信而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3. 事后修复与退出

(1)信用修复

建立便捷的信用修复机制,为企业提供信用修复服务,帮助企业恢复良好信用。

(2)退出机制

对于严重失信主体,依法实施退出机制,维护市场秩序。

三、案例解析

以下为几个典型的全流程创新举措案例:

案例一:南京市“信用护航”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信用护航”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信用为切入点,推出26条优化监管服务举措,构建全流程信用监管服务链。

案例二:山东省济南市“信用+”监管新模式

济南市市场监管局探索信用监管与服务的最佳结合点,开拓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年报精细化管理、失联停业企业强制性退出试点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案例三:信阳市潢川县“清单化治理+全流程修复”

潢川县通过清单化治理、全流程修复、协同化监管三项举措,推动信用环境持续改善。

四、总结

全流程创新举措为破解信用监管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事前培育预警、事中精准包容、事后修复与退出等环节,实现信用监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有效提升了信用监管的效能,为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