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校园用餐问题逐渐成为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确保学生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成为了学校餐厅创新的重要方向。本文将深入探讨学校餐厅在解决校园用餐难题中采取的创新措施。
一、桶餐进班:打造实践课堂
哈尔滨市第三十五中学推出的“桶餐进班”模式,将传统的盒饭改为热气腾腾的桶餐,不仅保证了餐食的温度和口感,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保温汤桶、餐桶、炊具、餐具和分餐桌,并建立了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督机制,确保学生用餐安全。
1.1 培养学生节约意识
通过桶餐进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食量,减少了食物浪费现象。这种自主分餐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1.2 增强劳动能力
学生参与分餐过程,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劳动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中央厨房+微厨房:提升校园餐质量
北京市推动的“中央厨房+微厨房”供餐新模式,通过校外供餐企业建立中央厨房,负责食材集中采购、预处理和冷链配送,微厨房则负责烹饪加工和配餐。这种模式有效提升了校园餐的质量。
2.1 保障食品安全
中央厨房的建立,使得食材采购、加工、配送等环节更加规范,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
2.2 提高营养健康
微厨房对中央厨房配送的净菜和半成品进行烹饪加工,确保学生吃得营养健康。
三、科技赋能校园团餐:平安云厨创新变革
平安云厨依托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打造智慧应用平台,创新校园团餐模式。家长可以通过APP为孩子定制餐食,实现用餐透明化。
3.1 个性化定制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口味和需求,在APP上提前为孩子定制餐食,确保营养均衡。
3.2 用餐透明化
家长可以通过APP了解孩子的用餐情况,实现用餐透明化。
四、校园订餐系统:提高饮食服务质量
阳光校园配餐平台将线下订餐、缴费、统计、意见反馈等环节转为线上,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菜单,搭建起学生家长与商家的交互平台。
4.1 个性化菜单
平台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菜单,满足学生的口味。
4.2 用餐透明化
家长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孩子的用餐情况,实现用餐透明化。
五、AB制午餐:提高用餐质量
上海中小学全面实施AB制午餐模式,每日至少提供两种套餐组合,通过荤菜与主食的灵活搭配,形成差异化的菜谱。
5.1 提升供餐质量
学校通过分析剩菜情况,将学生不喜爱的蔬菜改良为受欢迎菜品中的配菜,改善学生的饮食习惯。
5.2 满足不同需求
学校设立特餐窗口,满足不同民族学生的饮食需求。
六、4321监管新举措:织密“校园餐”安全防护网
齐齐哈尔市市场监管局创新4321监管新模式,对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校外托管机构、大宗食材供应商等四类主体实施严格监管,确保校园食品安全。
6.1 严格四类主体监管
针对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校外托管机构、大宗食材供应商等四类主体,实施严格靶向监管。
6.2 强化三类人员培训
针对市场监管、食品安全管理、具体从业等三类重点人员,强化培训与考核,提升食品安全意识。
6.3 指导两种供餐方式
针对桶装餐进校园和简易厨房建设,加大监督指导力度,规范配送流程,确保新型供餐安全。
6.4 推行一项监管创新
推行食品安全码上查监管创新,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码上查机制,强化社会共治效能。
七、总结
学校餐厅在解决校园用餐难题中,采取了多种创新措施,如桶餐进班、中央厨房+微厨房、科技赋能校园团餐、校园订餐系统、AB制午餐和4321监管新举措等。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校园餐的质量,还保障了学生的食品安全和健康。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餐厅将继续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用餐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