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来源与背景

阻门器项目的提出源于近年来公安机关和有关执法机关对追捕刑事犯罪分子驾车逃逸拦截阻截的需求。项目旨在解决人体与车辆直接对抗的问题,提高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该项目于2007年1月提出科研立项申报,同年9月经公安部批准,列入2007年度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编号2007YYCXSXST089。

2.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阻门器项目主要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械技术,实现了智能破胎装置与自动伸缩摆动自复位栏杆装置系统的联动,并置为一体随车移动,可方便拦截目标。以下是其主要技术原理和性能指标:

  • 智能破胎装置:当拦截杆遇到撞击时,破胎空心钉呈75度前倾竖起,能够有效扎入轮胎。
  • 自动伸缩摆动自复位栏杆装置:空心钉一旦扎入轮胎,即与阻车带分离,栏杆装置自动复位,准备下一次拦截。
  • 栏杆警示系统:与栏杆警示系统相连,整个装置一体,便于执法人员监控和操作。

3.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阻门器项目在原《反恐拦截车》项目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研究,研制出可车载移动、拦截和破胎装置基于一体并互为联动的新型警用装备。其中,拦截和破胎的联动技术属国内首创,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4.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项目整体设计新颖巧妙、结构简洁坚固、操作简单可靠,技术上十分成熟。阻门器项目可广泛应用于中国公安、武警、海关、运管、农机监理等执法部门的驾车逃逸堵截、一般路段检查、一般路段封闭等工作。

5. 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项目完成后,先后在公安部确定的青海西宁基地、河南安阳基地、陕西渭南基地以及陕西境内的咸阳、渭南、延安、榆林等市公安局试用,受到了公安基层的普遍欢迎,认为非常适合公安工作的硬件配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外观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增加破胎警示等。

总结

阻门器项目作为一项创新技术,在破解阻门难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五大创新突破不仅提高了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也为公共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阻门器项目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