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长期监督难题一直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的监督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有效破解这些难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创新实践,以期为解决长期监督难题提供参考。

一、明确分工、加强协调——理顺体制机制

1. 明确职责分工

为了理顺监督工作机制,各级纪委监委积极推进组织创新,明确各监督部门职责。例如,北京市纪委监委制定了《北京市纪委市监委机关监督工作办法》,厘清党风政风监督室、各执纪监督室、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各自监督职责,确保各部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2. 加强部门协调

各级纪委监委加强与执纪审查、审理等部门的互联互通,形成监督合力。通过建立联动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监督效率。

二、压实责任不越位不缺位——做好监督的再监督

1. 压实主体责任

针对公共资源交易、医用耗材采购等领域存在的问题,纪委监委专门向相关部门下发监督意见书,压实其集中采购监管责任,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

2. 强化再监督

通过开展专项监督、谈话提醒等方式,加强对监督工作的再监督,确保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三、创新监督机制,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1. 交叉巡察

交叉巡察是巡察制度的地方性创新实践,能够有效破解常规巡察的监督难题。通过空间脱域、流动介入、分类管理等方式,突出巡察主体独立性、巡察方式灵活性、巡察过程规范性,强化巡察干部公义导向,破除关系圈子、利益圈子和信息圈子。

2. “室组地”监督模式

祥符区纪委监委探索运用“室组地”监督模式,建立室与室、室与组衔接配合工作机制,并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一体运行,搭建起全覆盖的联动监督网格。

四、提升监督效能,促进基层治理

1. 强化基层办案能力

通过举办业务讲堂、个案示范、类案分析等活动,提升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的案件查办质量,激活基层监督末梢。

2.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通过创新监督模式,破解基层监督难题,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净化基层政治生态提供强有力保障。

结论

破解长期监督难题需要不断创新实践。各级纪委监委应积极探索创新监督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压实责任,提升监督效能,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