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秦皇岛,素有“京津后花园”和“避暑胜地”之美誉,拥有丰富的康养资源。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重视和扶持,秦皇岛市抢抓机遇,将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素优势,走出了一条政策引领、专业驱动、康养融合、链条齐全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秦皇岛康复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分析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康复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政策引领:构建康复产业发展基石

1. 国家战略支持

2016年,秦皇岛市被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获批首批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2019年,被评为国家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这些“国字号”试点相继落户,为秦皇岛康复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 地方政策配套

秦皇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康复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秦皇岛市开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8年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工作的十五条措施》等,明确了试点工作整体推进的时间节点和任务,为康复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

二、专业驱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1.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的引擎作用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康中心”)作为唯一的国家级机构,落地秦皇岛,发挥了强大的引擎作用。国康中心与秦皇岛市政府签署了“部地共建、院市合作”的战略合作协议,在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创新、质量检测、养老示范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康复辅助器具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和康复、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基地。

2. 专业机构支撑

秦皇岛设立了国康秦皇岛研究院、质检分中心、秦皇岛医养康养老中心等专业机构,与国康中心资源共享、错位发展,成为中心与地方产业发展的联系纽带。这些机构参与了秦皇岛市乃至河北省所有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搭建了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协助招商引才,创建了知名行业品牌——中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大会。

三、康养融合:打造全链条康复服务体系

1. 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

秦皇岛市依托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康复辅具产业相关研发机构、生产企业,全力打造康复器具及医疗健康产业集群。例如,秦皇岛风行兴龙智能康复技术有限公司依托北京大学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生产各类智能动力小腿假肢、液压膝关节及碳纤储能脚等假肢产品,为残障人士提供智能化、定制化的服务。

2. 康复养老机构建设

秦皇岛泰盛健瑞仕国际康复中心是国内首家将国际化康复理念与中国本土化特色相结合的康复中心,为急性期后疾病如脑中风后遗症、心血管疾病等患者提供功能康复服务。该中心为我国康复需求者建立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护理和康复标准,推动了康复活动由传统的静养为主向主动康复转变。

3.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秦皇岛光彩服务产业集团采用智能化信息技术手段从事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工作,研发的“电子保姆”家庭联网自动呼叫系统,开创了我国社区服务、居家养老、残疾人保障和村民信息服务的信息化先河。目前,集团已形成居家养老、家庭服务、健康养老、异地旅游休闲养老四大业态,业务已经发展到全国200多个城市,服务人口达到300多万。

四、产业链条:构建康复产业生态体系

1. “一心两核一带多点”产业发展格局

秦皇岛市积极构建“一心两核一带多点”的康复产业发展格局,即以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秦皇岛研究院为核心,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康复辅具产业园、北戴河新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为两核,以沿海高速连接线为轴带,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康复产业发展。

2. 产业园区建设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康复辅具产业园是全国第一个挂牌的康复辅具特色产业园,集科技研发、检验检测、孵化加速、生产装配、展示销售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创新型产业示范园区。目前,产业园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康复辅具展厅、厂房已完工,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中试基地也落户于此。

五、经验总结与启示

1. 政策支持是关键

秦皇岛康复产业的成功,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康复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 科技创新是核心

科技创新是推动康复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应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 康养融合是趋势

康复产业应与养老、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全链条的康复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