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祁阳市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搭建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培育创新型企业、优化科技服务等举措,祁阳正逐步构建起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搭建创新平台,夯实创新基础

祁阳市高度重视创新平台建设,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平台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1. 建设多元化创新平台

祁阳市积极启动国家级双创基地、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的申报工作,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以及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和孵化器5家,孵化企业120家,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祁阳市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目前,已有75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占规模企业总数的52%。例如,科力尔电机等企业与湖南科技学院等高校开展了战略合作,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 强化科技园区建设

祁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大力引入科技创新企业,助推入园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园区建立了科技研发、人才服务、企业孵化和产业加速四大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支持。

二、培育创新主体,激发创新活力

祁阳市着力构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通过实施“小升科、科升高、高培强”工作机制,推动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1.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祁阳市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23年,全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11家,省行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82家,有力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 加大企业研发投入

祁阳市强化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通过举办统计培训、高企及研发财政奖补申报培训会等活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全市研发经费上报数达14.4亿元,同比增长17%。

3.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祁阳市积极组织智能制造进园区活动,邀请专家为园区企业“把脉会诊”,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例如,金箭新材料荣获工信部2023年度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称号,体现了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先水平。

三、优化科技服务,提升创新保障

祁阳市不断强化科技服务,提升创新保障水平,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 加强科技惠企政策宣传

祁阳市加大对科技惠企政策的宣传力度,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进行科技成果、技术合同登记业务培训,帮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2. 落实惠企科技奖补

祁阳市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对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科学技术奖等给予相应的财政奖补。2023年,已为企业发放科技奖补资金702万元,兑现惠企奖补资金5000余万元,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

3.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祁阳市积极搭建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例如,在全省科技创新成果路演永州专场活动中,多家企业围绕纺织行业等领域进行现场路演,促进了高校院所、投融资机构、企业的精准对接和有效合作。

四、科技创新成果,引领未来发展

祁阳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 新材料领域的突破

湖南大晶材料有限公司加大对动力电池阻燃型高电压电解液技术的研究,成功开发了32项新型专利和12项发明专利。该技术成果转化后,将广泛应用于数码电子产品、电动摩托、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提升了锂电池的安全性。

2. 纺织产业的升级

祁阳纺织产业联盟攻克了新型非织造、多种材料多层复合、立体织造等多项关键技术。东骏纺织有限公司的无水印染技术实现了一机多布、一布多染,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污水零排放,推动了纺织产业的绿色转型。

3. 微特电机领域的领先

科力尔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耕微特电机制造领域,其生产的罩极电机产销量居国内第一,荣获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公司研发的新一代V6伺服电机产品填补了国内高端伺服系统的空白,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展望未来,谱写创新新篇章

祁阳市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智赋万企”行动,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强有力引擎。

1.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祁阳市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