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四川农信作为四川省业务规模最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拥抱变革,以创新驱动发展,致力于构建普惠金融新篇章。本文将从四川农信的数字化转型、特色场景打造、数字普惠金融成效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金融服务体系

近年来,四川农信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通过升级线上线下融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实现综合金融不出镇、基础金融不出村、日常金融不出户。以下为四川农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具体实践:

1. 蜀信e手机银行升级

四川农信将蜀信e手机银行升级为互联网金融平台(蜀信e3.0),提供信贷服务和生活服务两大板块。

信贷服务

  • 上线蜀信e·贷、蜀信e·小额农贷等线上产品;
  • 依托大数据建立信贷申请、评级及风控模型;
  • 实现足不出户的贷款申请、放款和还款。

生活服务

  •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医、政、教、工等场景;
  • 上线水电费、挂号就医、校园缴费、物业费、社保医保等生活缴费服务;
  • 针对少数民族、老年客户等客群,推出藏语版本、配套四川话智能语音服务的大字体老年版等手机银行专属版本。

2. 线上服务平台协同

四川农信打造了蜀信e、蜀信e·惠支付、蜀信e·惠生活相互协同的线上服务平台,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

二、特色场景打造: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农信在服务三农、小微和县域经济的过程中,注重特色场景打造,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1. 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

四川农信在农村地区设立金融综合服务站,助力民族地区拓宽特色农产品销路。

2. 信贷支持

  • 专注于三农领域,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 每天为2880万人次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 投向三农领域贷款余额5649亿元。

三、数字普惠金融成效:提升普惠金融可得性、覆盖面和满意度

四川农信通过数字化转型和特色场景打造,取得了显著的数字普惠金融成效。

1. 提升可得性

  • 实现综合金融不出镇、基础金融不出村、日常金融不出户;
  • 让农户足不出户即可申请贷款、缴纳生活费用。

2. 提升覆盖面

  • 省内每10家银行网点中有3家四川农信的网点;
  • 资产规模达到1.9万亿元,存款规模达到1.6万亿元。

3. 提升满意度

  • 上线水电费、挂号就医、校园缴费等生活缴费服务;
  • 针对少数民族、老年客户等客群,推出专属版本手机银行。

四、展望未来:共筑普惠金融新篇章

四川农信将继续以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为共筑普惠金融新篇章贡献力量。

1. 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

  • 持续优化蜀信e等线上服务平台;
  • 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

2. 拓展特色场景

  • 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
  • 探索更多特色金融服务场景。

3. 提升服务质量

  • 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以上措施,四川农信将继续在普惠金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