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守正与创新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股重要力量。守正,意味着坚守正道,传承优秀的传统和精神;创新,则代表着勇于变革,不断探索新的可能。两者的辩证统一,构成了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将深入探讨守正创新的内涵、意义和实践路径,以期为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一些智慧的启示。

一、守正创新的理论内涵

1. 守正:传承的基石

守正,强调的是对传统、原则和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在任何社会和组织的演变过程中,总有一些根本性的原则和价值观是不可或缺的。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坚守的道德规范。守正,意味着对这些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弘扬,确保社会和组织的稳定与和谐。

2. 创新:发展的动力

创新,则是对现状的突破和对未来的探索。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无论是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还是文化创新,都是通过引入新的元素和方法,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3. 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守正与创新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对传统的继承,创新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创新则是守正的目的和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传统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要在坚守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创新的姿态应对时代的变迁,以守正的姿态保持发展的定力。”

二、守正创新的时代意义

1. 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守正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坚守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同时引入新的发展理念和技术,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样需要守正创新的智慧。在国内循环中,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可以激发内需潜力,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国际循环中,通过开放创新,可以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形成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国际经济秩序。

3. 提升国家软实力

守正创新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推动文化创新和交流,可以增强国家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提升国际地位。

三、守正创新的实践路径

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守正创新,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 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守正创新,要求我们在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3. 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守正创新,需要我们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守正创新,要求我们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四、结语

守正创新,是新时代发展的智慧之路。它既强调了对传统和原则的坚守,又鼓励了对新事物和新方法的探索。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保持定力,把握方向,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