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运动,作为中国特有的卫生防病工作模式,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除四害、讲卫生,发展成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综合性社会运动。在新时代背景下,爱国卫生运动如何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
一、爱国卫生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爱国卫生运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性地把党的群众路线与卫生防病工作结合起来,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卫生运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爱国卫生运动已经成为中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新内涵
健康环境改善: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强调改善健康环境,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截至2022年底,全国现有国家卫生城市(区)占比达到66.3%,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占比达8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3%,城乡人居环境卫生状况发生巨变。
公共卫生安全:通过有效的社会动员,构建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专群结合的防疫大堤,有效防控了重大传染病疫情。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共同行动,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整治。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强调关注全生命周期健康,从婴幼儿到老年人,从健康促进到疾病预防,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
三、爱国卫生运动创新之道
科技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爱国卫生运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环境监测和消杀,利用智能监测系统进行病媒生物防制等。
社会动员:发挥群众路线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意识,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政策引导: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爱国卫生运动提供有力保障。例如,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爱国卫生运动的目标和任务。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创新发展。
四、爱国卫生运动创新实践案例
浙江省浦江县:依托智能监测系统和生态治理技术,打造全国首个无蚊村示范工程,通过水体治理、物理阻隔、生物防治等手段,蚊密度下降92%,蚊媒传染病发病率下降85%,获评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创新案例。
山东省青岛市: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将病媒生物防制纳入城乡治理体系,建立覆盖市、县、乡三级监测网络,通过爱国卫生运动与科技手段双轮驱动,实现了从被动消杀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五、结语
爱国卫生运动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防病工作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不断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通过科技创新、社会动员、政策引导和国际合作等途径,推动爱国卫生运动迈向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