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新能源火灾扑救成为消防救援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传统的消防设备和策略在面对新能源火灾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本文将深入探讨新能源火灾的特点,以及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火灾扑救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成果。
新能源火灾的特点
1. 锂电池热失控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主要采用锂电池,锂电池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发生热失控,引发火灾甚至爆炸。这种热失控现象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性,给火灾扑救带来极大困难。
2. 灭火难度大
锂电池火灾产生的烟雾具有毒性,且燃烧温度高,传统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难以有效扑灭。此外,锂电池火灾的灭火过程中,灭火人员的安全风险也较高。
创新救火策略
1. 围堰淹没处置战法
针对地下车库新能源汽车起火的情况,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提出了围堰淹没处置战法。具体步骤如下:
- 启动设施:启动着火点所在防火分区防火卷帘、水系统、排烟补风系统等消防设施,形成防火分隔、阻止烟火蔓延,排除聚集烟气。
- 切断电源:切断电动汽车充电桩电源,防止火势蔓延。
- 围堰注水:使用围堰注水设备,将着火车辆和周边车辆进行围堰注水,形成灭火隔离带。
- 灭火:使用水枪对起火车辆进行灭火,同时利用移车机器人将周边车辆移至安全区域。
2. 新型灭火剂研发
针对锂电池火灾的特点,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积极开展新型灭火剂的研发。新型灭火剂具有以下特点:
- 对锂电池火灾具有针对性,能有效抑制火势蔓延。
- 对环境友好,无污染。
- 安全性能高,对人体和环境无害。
3. 消防人员培训
针对新能源火灾扑救的特殊性,我国消防救援队伍积极开展培训,提高消防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内容包括:
- 新能源汽车火灾特点及扑救方法。
- 新型灭火剂的使用方法。
- 消防安全意识教育。
总结
新能源火灾扑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我国在新能源火灾扑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消防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