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咸宁市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积极探索养老新模式,为老年人打造幸福晚年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咸宁养老现状

截至2023年,咸宁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4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7.46%,其中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7.87万,占老年人总数的17.88%。面对庞大的老年人口,咸宁市积极应对,推进养老事业创新发展。

二、咸宁养老新风尚

1. 智慧居家养老

咸宁市积极推进智慧居家养老新模式,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无障碍的晚年生活。例如,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监测老年人健康状况,远程医疗平台提供专业医疗服务,智能家居系统满足老年人日常需求。

案例:咸宁市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助购等服务,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老年人生活便捷化。

2. 创新养老中心设计

咸宁市养老中心设计注重老年人生活习惯和生理特点,采用无障碍设计理念,确保老年人能够轻松到达各个区域。同时,引入先进的康复理念和设备,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案例:某养老中心位于城市郊区,占地面积广阔,环境优美。设计团队以“健康、舒适、智能、绿色”为设计理念,打造集居住、康复、娱乐、学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中心。

3. 公益性养老服务

咸宁市强化养老服务事业的公益性质,保障养老服务质量。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形成共建格局。同时,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案例:咸宁市某养老机构,由政府投资建设,提供公益性的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丰富的娱乐活动和专业的医疗服务。

三、咸宁养老新风尚的意义

  1.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通过创新养老模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2. 促进社会和谐:解决养老问题,减轻家庭负担,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创新养老模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四、总结

咸宁市养老新风尚的实践,为我国养老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各地应积极借鉴咸宁经验,创新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打造幸福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