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浙江省在推进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建设模式创新之路。本文将从浙江小城镇建设的背景、发展历程、主要模式和创新举措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浙江小城镇建设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基本完成,政策重点转向小城镇。浙江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积极探索小城镇建设,以小城镇为载体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浙江小城镇发展历程

  1. 撤乡并镇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浙江省通过撤乡并镇,优化小城镇布局,提高小城镇规模和综合实力。

  2.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阶段(2016年至今):浙江省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小城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3. 美丽城镇建设阶段(2018年至今):浙江省以美丽城镇建设为抓手,推动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小城镇。

三、浙江小城镇建设的主要模式

  1. “美丽城镇+”模式:以美丽城镇建设为基础,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等要素,推动小城镇全面发展。

  2. “特色小镇”模式:依托地方特色资源,打造具有独特产业、文化、生态等优势的特色小镇。

  3. “产城融合”模式:以产业为支撑,推动小城镇与城市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城市、人、文、生态的有机融合。

四、浙江小城镇建设创新举措

  1. 引入EPC模式: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提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质量和效率。

  2. 聘请驻镇规划师:强化规划设计引领,确保小城镇建设品质。

  3. 鼓励企业参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4. 推进“互联网+小城镇”: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小城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结论

浙江省小城镇建设模式创新为全国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浙江将继续深化小城镇建设,推动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