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驻村干部作为连接政策与基层的重要桥梁,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责任。他们不再是简单的行政执行者,而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创新者和引领者。他们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深刻地改变着乡村的面貌,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一、创新党建引领,夯实组织基础
驻村干部深知,乡村振兴,党建先行。他们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新模式,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案例一:建立“党建+”模式
某村驻村干部小李,结合本村实际,创新推行“党建+合作社”模式。他协助村党支部成立农产品销售合作社,由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入股,带动村民参与。合作社统一采购、统一销售,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案例二:开展“红色课堂”
另一位驻村干部小王,在村里开设“红色课堂”,邀请老党员、老战士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同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线上学习,提升党员学习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二、产业振兴,激活经济活力
驻村干部深入调研,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案例三:发展乡村旅游
某村位于山区,风景秀丽。驻村干部小张发现村里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同时,组织村民培训旅游服务技能,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业态。如今,该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带动了全村经济发展。
案例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驻村干部小赵,针对村里农产品品质好但缺乏知名度的现状,积极联系农业专家,改进种植技术,提高产品品质。同时,他注册了农产品商标,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等方式,扩大产品销路,提高了农民收入。
三、乡村治理,提升人居环境
驻村干部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案例五:推行“网格化”管理
某村驻村干部小刘,将全村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选配一名网格员,负责网格内环境卫生、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通过“网格化”管理,村里环境更整洁,邻里关系更和谐。
案例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驻村干部小陈,带领村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他组织村民清理河道、垃圾,种植花草树木,美化村庄环境。同时,推进厕所革命,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四、乡风文明,培育文化新风尚
驻村干部注重培育文明乡风,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案例七:组建“文化志愿服务队”
某村驻村干部小孙,组建了一支由村民自发参与的“文化志愿服务队”,开展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案例八:设立“道德讲堂”
驻村干部小周,在村里设立“道德讲堂”,定期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讲述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了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五、创新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驻村干部创新帮扶机制,确保脱贫成果持续巩固,防止返贫。
案例九:建立“防贫基金”
某村驻村干部小吴,争取上级支持,建立“防贫基金”,用于帮扶因病、因灾等原因可能导致返贫的家庭,确保脱贫成果不因意外事件而丧失。
案例十:开展“技能培训”
驻村干部小黄,针对脱贫户缺乏就业技能的现状,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帮助脱贫户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实现稳定增收。
结语
创新驻村干部以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书写着精彩的篇章。他们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创新思路,破解难题,推动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乡村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相信,乡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